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21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46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关于行驶中的车辆在交通系统各因素作用下的行驶安全性评价,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5要素。并对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定做了细致的筛选,建立了车辆行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其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的;"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2.
在未铺装道路下风向不同高度测量PM10浓度和风速风向,同时测量上风向PM10浓度,采用暴露高度浓度剖面法计算未铺装道路的扬尘排放量,同时现场记录通过车辆的类型、车速、车轮个数等信息,计算未铺装道路扬尘PM10排放因子。分别分析车辆类型、车辆重量、车轮个数、路面粉土含量、车辆行驶速度对排放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货车的排放因子最大,为362 g(/km.辆),其次为小客车、小货车和机动三轮车,分别为112、105和67 g(/km.辆);随着车辆重量的增加排放因子增大并呈线形相关性;随着车辆平均车轮个数的增加排放因子增大并呈线形相关性;分别研究了大货车、小客车和小货车排放因子与车速的关系,随着车速的增加,3种类型车辆的排放因子都增大,并有较好的线形相关性;路面尘土中粉土含量增大,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也增大,路面尘土湿度增加排放因子减小。  相似文献   
103.
贵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在机动车环保监管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得到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先后有长春、昆明、重庆等多个省会城市前来学习调研。文章简述了全国省会城市机动车环保监管现状;介绍了贵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的运行管理情况,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提出修改完善地方法规、强化机构能力建设、制定从业资质认定地方标准等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以18辆轻型汽油车(LDGVs)为研究对象,利用底盘测功机搭建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样系统.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识别了匀速25 km·h~(-1)时尾气VOCs化学成分谱和排放因子,并在分析时考虑了排放标准、行驶工况和车辆属性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低速匀速工况下尾气组成以烷烃(40.8%,C_5~C_7烷烃较多)为主,其次是芳香烃(29.5%)和含氧VOCs(26.0%),烯炔烃(3.6%)和卤代烃(0.1%)较少.其中,甲醛、异戊烷、甲苯、苯、间/对二甲苯、丙酮、2-甲基戊烷、正戊烷、1,2,4-三甲基苯和壬醛是比例最高的物质(52.01%).低速匀速行驶中生成了比例更低的烯烃和比例更高的C_5~C_7烷烃和OVOCs.排放标准为国III、IV和V的轻型汽油车在低速匀速工况下,VOCs排放因子分别为(50.12±46.83)、(40.26±31.15)和(3.25±0.65) mg·km~(-1).国IV到国V车的烷烃、烯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和总VOCs降幅均超过88%,而OVOCs降幅只有约55%,说明OVOCs在国V车的排放富集程度更高.总体来讲,国V车排放的VOCs反应活性约为国IV车排放的VOCs反应活性的11%.车辆属性对VOCs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年份、里程和排量的增加会促进VOCs排放的整体增加,而基准质量对VOCs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5.
某型号无人机环境试验技术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某型无人机结构特性与使用环境,对其气候环境与力学环境试验进行技术策划,确定其环境试验内容、试验条件与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气候、力学环境载荷分析的方法,分析环境因素对无人机工作可靠性的影响和该型无人机飞行环境,总结工作使用状态下的环境载荷,并确定其气候与环境试验内容、条件与方法。总结确定了该型无人机的主要环境载荷,确定了该型无人机环境试验项目与试验条件,并最终进行了环境可靠性试验实施。  相似文献   
106.
BACKGROUND: Most seat belt use laws originally pas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ained language restricting enforcement to drivers already stopped for some other reason. States that have since removed this secondary enforcement restriction have reported increased seat belt use.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hese law changes on driver fatality rates. METHOD: Trends in passenger vehicle driver death rates per billion miles traveled were compared for 10 states that changed from secondary to primary seat belt enforcement and 14 states that remained with secondary enforcement. RESULTS: After accounting for possible economic effects and other general time trends, the change from secondary to primary enforcement was found to reduce annual passenger vehicle driver death rates by an estimated 7% (95% confidence limits 3.0-10.9).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U.S. states still have secondary enforcement laws. If these remaining secondary laws were amended, an estimated 696 deaths per year could be prevented.  相似文献   
107.
108.
报废汽车内饰件塑料品种复杂、难以分选,为此,以分离汽车内饰件中4种主体塑料——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聚碳酸酯)、PVC(聚氯乙烯)为目标,利用实验室自制浮选设备,考察了浮选液流量、溶气罐压力、润湿液浓度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溶气罐压力为0.22 MPa、浮选液流量为10 L/min、润湿液中ρ(单宁酸)为15 mg/L时,一级浮选PP、ABS、PC、PVC效果达到最佳,其中PP和ABS为上浮料,二者上浮率分别为100%和98.63%;PC和PVC为下沉料,二者下沉率分别为98.95%和100%. 当溶气罐压力为0 MPa、浮选液流量为6 L/min、润湿液中ρ(单宁酸)为10 mg/L时,二级浮选完全分离PP/ABS;当溶气罐压力为0.24 MPa、浮选液流量为10 L/min、润湿液采用10 mg/L单宁酸和10 mmol/L癸二酸二丁酯时,二级浮选分离PC/PVC效果达到最佳,PC上浮率为92.87%,PVC下沉率为91.41%. 通过二级浮选分离,PP、ABS、PC、PVC的最终分离率分别达到100%、98.63%、92.87%和91.41%,显示出该二级浮选工艺在报废汽车内饰件塑料分选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IVE机动车排放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对IVE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介绍,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思路,运用IVE模型对北京市不同车型车队的排放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公交车和卡车的排放因子明显较高,特别是颗粒物排放因子,分别为普通轻型车的14和44倍。北京市机动车的CO、VOC、NOx和PM的平均日排放总量分别为2767.4、182.5、353.8和7.1t。对于CO和VOC,普通轻型车的分担率分别为42.0%和34.7%;对于NOx和PM而言,卡车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66.3%和83.0%。此外,比较了IVE模型与MOBILE6模型的方法和计算结果,讨论了IVE模型在我国的主要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0.
重型柴油车车载排放实测与加载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车载排放测试仪,对2辆重型柴油卡车在空载和加载条件下进行实际道路车载排放测试.通过分析获得了油耗与排放速率的速度-加速度及其工况点的分布,发现高油耗与高排放工况点主要集中在高速加速区域,加载时油耗与排放高值随工况点分布更广;车辆在(30±2.5)km·h-1等速及加速行驶时受加载影响最大,此时加载油耗与排放约是空载的1.6~3.2倍左右;由实测结果发现,卡车Ⅰ和卡车Ⅱ加载时油耗及CO、HC、NOx排放因子分别是空载的1.6倍、3.5倍、1.1倍、1.5倍以及1.2倍、1.0倍、0.9倍和1.5倍,加载对油耗与NOx排放影响最为明显,对HC影响最小,CO影响取决于车辆保养水平;卡车Ⅱ较卡车Ⅰ车型更大,发动机功率更高,相同荷载时受加载影响较小,说明重型车在发动机负荷可承受的范围内合理装载,有助于避免油耗与排放恶化,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